)定位于国际物流的保税仓储——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
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上海到长沙专线经国务院批准,于2004年4月15日由国家海关总署等八部委联合验收,正式封关运作,成为全国第一个“区港联动”项目的保税物流园区。区始终坚持以港口经济为导向,国际贸易为主体,现代物流为基础,充分发挥上海经济中心城市的龙头优势、国际港航的产业优势和保税物流的功能优势。2009年园区实现进出区货值510亿美元,海关税收65.49亿元人民币,工商税收1亿元,在全国各保税物流园区中继续名列首位。
园区保税仓储主要运用于开展国际物流平台的建设,为企业营建跨国采购、分销和分拨中心,培育全球国际物流的枢纽中心。五年来,园区已初步形成了国际采购配送中心的雏形,引进了日本最大的全球百元连锁超市大创产业(DIASO),酒业巨头三得利(SUNTORY)配送中心,美国工业零件ACE配送中心,上海到长沙专线日本汽车巨头尼桑(NISSON)零部件分拨中心等一批20余家国际物流企业。这些产业的集聚为物流园区国际物流的发展,监管体系的完善创造了条件。
同时,园区也致力于发展期货型保税仓储,加快与制造业联动和有色金属产业的融合发展。目前园区LME项目的引进可以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功能的优势开展期货保税交割业务,带动仓单流通、银行结算、质押保险、保证金业务等金融服务的产品开发和升级,引进一大批国际金融中介机构、保险机构、结算机构、专业银行,在上海金融中心建设中起到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
2)定位于港航物流的保税仓储——天津东疆保税港
天津东疆保税港于2006年8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港区面积10平方公里,包括了东疆港区规划的物流加工区和码头作业区的一部分。其中,保税港区一期已于上海到长沙专线2007年12月11日正式封关运作。计划于2012年率先在全国建成第一个自由贸易港区,实现北方航运中心,与国际自由贸易港区通行做法全面接轨。
2009年,东疆保税港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7亿元,海关税收收入达到1.46亿元,进出区货值15.28亿美元,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20.30万标准箱,累计注册企业238家,其中外资企业28家,合同外资金额2.83亿美元。
作为比较成熟的东北大港,天津自成立滨海新区到东疆保税港封关运作以来,着力推进聚集航运、物流要素资源,建设便捷、高效的口岸监管模式,竭力打造便捷高效的口岸服务体系和通关环境。目前海关、检验检疫、海事、边防、外汇、税务等部门已派驻机构,天津港、船代、货代、银行等企业也已入驻服务大厅,上海到长沙专线“一窗式”口岸通关服务正在规划推进中。该港保税仓储的实际运用主要在于形成以口岸物流为主导,加工贸易为辅助的国际物流服务节点,利用临港优势,进行现代化的进出口货物加工、配送、采购、换装、分拨等业务。 |